7个月,5410人!
“一次喘息之机,就是一次生机,多亏了法院!”看着眼前飞快运转的生产线,某混凝土公司负责人连连感叹。
(相关资料图)
此前,该公司因拖欠货款近500万元被诉至法院,后因判决后未履行还款义务,被申请强制执行。
一边是已在破产边缘的混凝土公司,一边是请求拍卖资产划扣货款的申请执行人,如何平衡?
“不能因为执行一个案件、垮了一个企业,‘放水养鱼’才是良策。”经过多次调解,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法官最终促成和解方案,申请执行人同意减免利息并解冻银行账户,混凝土公司也承诺半年内一定还清欠款。
方案达成后,法官采取“滚动解封”的执行方式,分批分段解冻了混凝土公司银行账户,暂时解除失信惩戒措施,并屏蔽了失信名单。得以“喘息”的混凝土公司抓紧机会“翻身”,如今不仅债务还清了,公司也回归了正轨。
这样的中小微企业“拯救”故事在广州法院不断上演。
8月17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广州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围绕“惠商”“助商”“护商”“安商”,就促进企业守法经营、高效化解民营经济纠纷、注重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等4个方面提出18条措施。
其中,第四部分明确提到,要有效发挥司法对民营企业的挽救功能,最大限度降低强制措施对民营企业的不利影响,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对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依法规范实施纳入失信名单措施,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信用修复制度,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州中院2021年6月印发的《关于建立分级分类的司法失信惩戒机制和守信激励机制的实施办法》规定,当存在被执行企业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等情形时,法院应当屏蔽失信信息。被执行企业也可以提交书面申请和充分有效的证据材料主动申请信用修复,屏蔽失信信息。
今年,广州中院将《信用修复证明书》《主动履行证明书》等信用修复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规范落实。例如为被纳入失信名单被执行人开具《信用修复证明书》,提示相关单位和部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可不因相关案件再对其予以信用惩戒。
数据显示,今年1—7月,广州法院共屏蔽失信名单5410人,缩短期限20人,发布信用修复证明书13份、主动履行证明书208份。
原标题:《7个月,5410人!》
标签: